个人碳账户如何影响你我?【惟胜会·金融投资】

惟胜道律师事务所     2022 年 3 月 10 日

+ 更多信息  后退

熊骄阳.jpg

  熊骄阳 

惟胜道碳排放研究小组  成员




2021年11月1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深圳碳普惠体系相关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开设个人碳账户、发行碳信用卡等,建立与个人低碳行为挂钩的信用体系。”12月17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与腾讯联合出品“低碳星球”,实现个人碳账户落地,共同探索建立碳普惠体系。2021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并提出:“探索建立绿色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绿色责任账户。”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建立个人碳账户,意味着个人日常行为将纳入节能减排管理体系。那么,个人碳账户将从何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生活,又是如何影响呢?


一、个人碳账户的由来

1.个人碳账户的定义


目前对“碳账户”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简而言之是“对有关经济主体碳排的全面记录,包含数据采集、核算、评价三个环节,必须做到数据准确、核算科学、评价客观。”对经济主体的碳排放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引导经济主体实施节能减碳行为。而个人碳账户则是针对个人碳行为的普惠制度。根据衢州市人行支付结算科科长童春英介绍,“个人碳账户”是“市人民银行结合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依托‘智慧支付’系列工程,指导银行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以银行账户系统为依托,以当前国内权威公开的碳排放计量标准为依据,在绿色金融改革方面的一项探索。”


实际上,个人碳账户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90年就有国外研究者提出个人碳配额(PCA),将个人行动与全球碳减排目标联系起来。所有成年人由国家分配均等的、可交易的碳配额,该配额随着个人的使用逐渐减少。在其原始设计中,该账户可以覆盖个人旅行、空间供暖和电力等有关的碳排放,甚至包括整个经济的碳排放,例如食品、服务等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碳排放。每支付一笔运输燃料、家庭取暖燃料和电费,将扣除个人碳配额。但因社会基础不足、技术困难等原因难以发展成熟。


2.个人碳账户与碳普惠


个人碳账户是碳普惠理念在个人方面的实践。碳普惠制最早由广东省发改委在2015年提出,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广州市发改委进一步明确,碳普惠制是指通过财政支持、商业激励等方式,对社会公众节能降碳等绿色行为产生的减碳量予以量化并以碳普惠形式进行奖励的制度。低碳权益是环境权益的一种,碳普惠是低碳权益惠及公众的具体表现。故碳普惠制是为市民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


3.个人碳账户与绿色金融


根据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绿色金融就是金融机构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金融业的作用。而个人碳账户不仅是个人碳足迹的体现,更是实现绿色金融的手段之一。例如,金融机构根据个人碳账户内的记录对其评价,判断给出较高的或较低利率的信贷。


二、个人碳账户的实践

1.国外实践

该理念提出后,部分国家也开展了一些制度实践。例如,爱尔兰根据整个经济的上限和总量为所有成年人分配相等的碳配额,个人可通过银行或邮局向化石燃料公司出售自己配额。英国对可集中分配以及可交易的个人碳配额进行审查,该配额覆盖了家庭能源消耗和个人旅行方面。还提出涵盖整个经济的电子可交易能源配额(TEQs),并在个人和其他能源用户之间分配。在加利福尼亚州,个人碳配额由公用事业单位管理,并限于家庭能源消耗领域。


2.国内试点

(1)蚂蚁森林

理解个人碳账户最简单的实例便是蚂蚁森林,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但属于个人公益性碳账户。2019年4月22日,支付宝官方发布消息表示“蚂蚁森林”用户数达5亿,5亿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蚂蚁森林属于支付宝“碳账户”计划项目的前期重点行动步骤,个人如果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络挂号或购票、地铁出行或步行、使用电子发票等,这些行为会被按照一定的标准换算为所节省的碳排放量,当累计到一定量时,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合作方,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2)深圳碳普惠试点

根据《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21年,要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2022年,搭建碳普惠统一平台;2023年,要完善碳普惠体系,基本形成规则流程清晰、应用场景丰富、系统平台完善和商业模式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为此,个人碳账户作为深圳实现碳普惠的重要一环将提上日程。同年,深圳上线了“低碳星球”小程序,深圳人可以据此建立个人碳账户,践行绿色生活行为,减少碳排放。首期个人碳账户覆盖的场景是绿色出行。每个人“低碳星球”上都有自己的星球,个人如果使用腾讯乘车码乘坐公交地铁或步行出门,将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获得相应的碳积分。每一次记录,通过腾讯区块链技术永久记录,未来将成为个人宝贵的碳资产。


(3)衢州市碳账户试点

衢州市全国首创了在个人碳账户的基础上再建工业企业碳账户、农业碳中和账户。目前,衢州市的工业碳账户、农业碳中和账户、个人碳账户三大碳账户体系建设已全面完成。并建立了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碳排放可计量体系,打造基于数字化牵引下的产业升级绿色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低碳生活社会化等统筹发展模式,为推动衢州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向更深和更高层次迈进赋予动能。基于此,衢州市市民通过“浙里办”APP,可以查询自己的累计碳减排量和碳积分,并可用碳积分在线兑换成实体商品,如农副产品、乡村旅游消费券、绿色家政消费券等。同时,个人碳账户也同绿色金融相衔接,当碳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成为银行“深绿”客户后,可享受一定的贷款优惠。目前,已应用于多个场景如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电子缴费等。截止到2021年12月初,当地企业与个人碳账户的总数已达233.4万个,已覆盖约137万人口,发放贷款累计达4.64亿。


三、典型案例分析——衢州市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

如上所述,衢州市在构建碳账户、开展碳普惠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其试点成功经验值得深入分析借鉴。


1.运作模式分析


衢州市个人碳账户平台运行模式可以概括选取碳行为、采集与记录碳行为、量化碳行为和激励引导碳行为四个步骤:


(1)选取碳行为

那些个人碳行为可以产生减排效果,可纳入碳账户激励范围是建立个人碳账户应首先确定的。通常而言,碳行为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中那些便于采集与记录的行为,例如:节约用水、用电、用气,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垃圾分类回收,电子支付等,同时随着实践经验和科技的发展,个人碳账户未来将会覆盖衣、食、住、行、游等多个维度。目前,衢州市个人碳账户覆盖绿色出行、节约用纸、用水、用电等生活场景。


(2)采集与记录碳行为

明确低碳行为后,需要与平台对接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记录体系,采集个人绿色行为信息。这一步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现如今区块链、大数据使记录检测个人碳行为成为可能,过去因无法采集个人碳行为而使得该政策难以为继的情况将不会出现。衢州市依据银行账户系统,从绿色支付、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贡献等场景为每个人组建独一无二的个人碳账户。一方面从银行系统内部收集绿色支付、家庭用水用电数、公共出行IC使用等数据;另一方面打通外部渠道,联合美团、饿了么、支付宝等APP和小程序运营商,以及相关部门数据,采集个人参与垃圾分类、负面清单、五水共治、从事绿色产业等信息。此外,推广“智慧信用门牌”,将个人绿色信息采集范围扩大,从而引导居民关注个人碳账户。


(3)量化碳行为

将个人的低碳行为根据一定计算方式进行量化。每个产品、行为都会存在一定的碳排放,相应的低碳行为也会存在对应的减碳量。例如,“蚂蚁森林”每购一笔火车票可得136克能量,电子生活缴费一笔可得262克能量。这些能量数据称为碳排放因子,相应的碳减排量=行为数据*碳排放因子。衢州市在建立个人碳账户时,参照目前国内最有权威的北京市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标准的成熟做法,将个人减碳行为综合折算节省的碳排放量,再以“成本倒算法”的方式,确定个人的碳积分。


(4)激励引导碳行为

前述步骤完成后,关键的是设置一套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案,通过增设行为的外部性调节个人行为。激励引导的方式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目前多采取正激励方式引导个人自觉践行低碳行为。按照激励内容划分,激励方式又包括政策激励、商业激励和交易激励。例如,贷款优惠、兑换实体商品或消费券。在衢州市的银行个人客户可通过“个人碳账户”微信小程序,查询个人的碳减排量和碳积分,并可用碳积分兑换线下商品。而平台也积极挖掘用户的兴趣点,争取形成多举措的长效激励机制。


0303-1.png


表1:个人碳账户如何影响减排

注:参考Parag, Y. & Strickland, D. Personal carbon trading: a radical policy option for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the domestic sector. Environment 53, 29–37 (2011)


综上,结合衢州市个人碳账户实践即经验以及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可参照的运作模式是: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牵头,省环境保护厅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分工负责,并采用政企合作的方式,借用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优势,搭建综合性碳账户运行平台。低碳行为转化为个人碳积分,个人可碳积分兑换商品,享受税收信贷等优惠,适用场景从绿色出行逐渐覆盖衣、食、住、行、旅等。


四、个人碳账户面临的问题

1.技术壁垒及实施成本过高


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实践中施行个人碳账户制度?如何管理碳账户?如何获取个人的碳行为?如何进行交易?相对于企业,个人碳行为较为数量庞杂且不易监测。早在2008年时,英国的DEFRR部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Food & Rural Affairs)研究显示实施个人碳账户将面临高昂的管理成本,且公众均认为该制度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只有大幅降低管理成本,该制度才存在可行性。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对碳和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意味着现在有不同的选择。


2.社会接受度低


英国对其施行的PCA进行了各种市场调查、民意测验,显示公众对“个人碳账户”的接受度不是很高。虽然受访者普遍愿意对其排放承担一些责任,但人们若相关政策过于复杂且对个人生活全方位的控制将挑战大家的可接受度。构建个人碳账户需要建立个人碳足迹等,而个人主体涉及到人权、道德、年龄,性别、职业等多个社会因素,这些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公众不愿意将自己置于监控之下,也不愿意自己的信息暴露。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让公众放下戒备是构建个人碳账户的课题。此外,接受度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激励不足,目前的激励措施“只奖不罚”的模式,忽略了高碳消费等负面行为影响,有失公允。而所谓的奖励也仅限于小恩小惠,余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激励不足。


3.公平性难以保障


最初的设想是每个人分配的均等碳配额,但因此收入较低群体会“占便宜”,而收入较高群体则因碳排放相对更高“吃亏”。但若根据收入进行不同比例分配似乎也并不公平。这对“个人碳账户”配额分配机制的设计及其配套的平衡措施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消费水平会逐年提高,如何根据公众的消费水平设计碳配额的基准也将成为一大难题。


五、对个人碳账户的展望

1.个人碳账户与区块链技术


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十四五时期的结构性改革暨《读懂“十四五”》专家研讨会上就碳中和目标推动下绿色发展的微观基础发表了看法,他建议“设立绿色责任账户,并且选择一个条件适合的城市或其中的一个区,引入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绿色责任账户,设立交易机制,开展碳或者生态元等交易,起步时可用模拟账户和交易,然后创造条件进入实际运转。”个人碳账户的构建需要结合各地不同情况构建不同的体系,但共通的是“个人碳账户”的搭载平台,可以从2000年设想的银行卡转移到智能手机客户端。并且,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设计“个人碳账户”的机制,应该成为一个共同的原则。


2.个人碳账户与信息安全


个人碳账户离不开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公开,其中涉及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因此,相关隐私保障措施的完善才是个人碳账户发展的基础。在信息保护方面,目前我国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但针对大数据方面的还有部分欠缺。如何在现有框架中找到个人碳账户数据安全保护的基点也是日后面临的课题。例如,数据收集平台可以在多大范围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哪些个人信息可以公开等。


3.个人碳账户与碳平等


碳平等是推动“双碳“目标的重要思想,即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碳排放权和碳减排责任。需注意的是,碳平等不等于碳公平,也不等于共区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环境问题实际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也还是人,即HBS(human based solution)“人本的解决方案”。只有每个人改变,社会才会改变,我们面临的危机才能化解。而人的改变也主要是消费端的改变,每一个人应该碳平等是基于消费端而提出的,在综合“碳权”和“碳责任”的基础上,让每一个人都为减碳作出贡献。而在未来基于消费端的碳管理,碳减排驱动,才是解决气候危机的重要方向。


4.个人碳账户与激励措施


目前国内外的个人碳账户大多采取自愿的形式,这是逐步培养大众接受度的可行方式。在初期以奖励形式为主激励用户改变生活习惯,践行减排行为,逐步引导用户自主进行碳中和。另外,个人碳账户的组织者可以设立用户互动平台,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使用感受提出意见,并可以在平台上针对碳减排相关知识提问,这样既有利于组织者根据用户体验不断完善产品,也有利于碳减排相关知识的普及。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减排方面的小贴士,当用户做了某一个减排行为或者某一个增排行为后,进行一定的表扬与提醒,以增加趣味性。例如“蚂蚁森林”便是以种树小游戏的形式记录人们的减排行为,将减排知识和意识贯穿于游戏之中,积累了众多的用户。通过这些行为,使大家形成减碳驱动力。


综上,随着气候变暖形势严峻,将个人碳行为纳入减排体系更加必要,且科技发展也使得该举措日益可行,目前或许是推动个人碳账户制度的良好契机。节能减碳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个人碳账户,为你理想的世界投票。




碳组.jpg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启航之际,贵州惟胜道律师事务所成立了碳排放研究小组,以碳排放为视角、研究碳排放的由来、走向,碳排放衍生品及其交易模式等,致力于打通碳排放相关行业与法律服务之间的桥梁,共同“碳”索未来。